何谓“健康产业”?
健康产业,是基本追求人的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而提倡科学的健康生活和正确的健康消费的产业,事实上,它是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而展开的对人类生命全过程呵护的全局性理念。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健康产业是一种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它涉及到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就目前而言,主要包含生物制药、保健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与健康器材、化妆品与卫生健康用品、健康管理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从健康消费需求和服务提供模式角度出发,健康产业可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类,并形成四大基本产业群体,即: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此外,根据上游行业和下游行业的划分,健康产业链也可以分为两类:其上游行业包括种植、化工、能源等,下游行业包括医药流通、医疗卫生服务等行业。
“十三五”: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展空间
对健康的投入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健康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蕴涵着无限的前景,随着国家对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也即将带动居民对健康消费水平的极大提升,按照相关计划,到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需达到GDP的10%,约四万亿元,而目前,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这数字远远低于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的发达国家,也普遍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这意味着健康产业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健康产业市场份额的提升,它也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股新兴动力。
面临问题
1. 居民健康观念的不断转变对健康产业的产品和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健康观念也在不断的转变,从一味地治病为主到现在的预防为先,两者并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传统的健康产业面临着如何进行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来满足人们日益剧增的健康需求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另一方面,健康新兴产业也需要探索更全面的发展方式,比如健康管理咨询与信息服务如何更有效更快速地帮助到居民的需要,这也许意味着健康产业发展需要打破传统的单一落户商业模式,争取开辟囊括产品+技术+服务+信息的全新商业模式。
2. 消费市场局限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伴随着城市化发展和老龄化问题,健康产业的潜在市场规模庞大,未来需求也在不断上升,然而,消费群体只是局限于中老年以及病患,显然不利于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进一步开发健康产业的市场,真正地做到健康产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
3. 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市场混乱。相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健康产业发展较落后,因此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市场秩序也较混乱。当然,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的横行等负面现象的存在也造成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此外,食品安全问题依旧存在,如何良好的解决这些负面行为,更加规范地发展健康产业也是一大挑战。
4. 面对国外产品的竞争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目前,国外健康产品在中国市场以7%的品种占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健康产品始终难敌进口竞争。同时,还有众多国外优秀的健康产品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进入中国市场,这对人们的健康和中国健康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浪费和损失。随着国际化程度加快,健康产业发展也需要考虑尽快找到与全球产业链合适的对接方式。
发展健康产业对策
1、制定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发展思路,建设目标,工作举措等,统筹谋划,合理布局,提升健康产业发展层次。
2、落实优惠政策。研究制定较为系统、操作性强、细化的大健康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例如比照高新企业进行税费减免;享受比工业用地更优惠的土地政策;在信贷融资、资产处置方面按照股份制和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在人才问题上构建合理的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机制。
3、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帮助现有健康产业相关企业延伸产业链,向上延伸至现代农业、特色养殖、农副产品加工、香料种植等行业;向下带动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积极发展健康休闲旅游业、健康娱乐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4、加快平台建设。建立公共配套的产业服务体系,完善产业发展硬件环境,实现“政府搭台给政策,企业投资做实业”,构建高效互赢的创业创富平台。
5、强化招商引资。将健康产业列入地区产业招商重点,突出产业链式招商。积极与国内外健康领军企业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