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概况:白牛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是全国首批淘宝村之一。白牛村依托电商发展,提高了当地山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全村共培育电商68家,年销售额突破4.7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00余个,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6万余元,被誉为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第一村。打造云上白牛“共富工坊”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建成投用集仓储、物流、接待、展示、体验等功能的白牛电商大楼。建立1200余平方米的直播孵化区,搭建吸引周边乡镇电商从业者集聚的平台。通过政府引导的方式,推动电商产业发展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成立白牛电子商务协会对负责电商行业的监管和扶持。
通过对当地文化传承的保护性开发,在乡村内建设完善的民居保护、旅游观光、传统农业为特色产业的乡村发展模式。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针对乡村内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保建筑、传统建筑、历史村落和传统技艺等进行修缮和保护。成立保护协会等民间组织,设立专项资金,通过定期维护和修缮,采用传统建造方式和就地取材的方法,确保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持其传统风貌。
挖掘文化与节庆活动:充分挖掘和弘扬村庄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和文化表演,吸引游客参与和体验在地性极强的传统节日和民俗风情,开设农耕体验、渔业体验 、工艺体验、民俗体验等丰富的旅游体验项目,通过游客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社会吸引力。
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链条。围绕历史文化景点,发展民俗观光、体验农业、特色农产品等全产业链,带动乡村一二三产的全面提升。
案例概况:合掌村被称为日本最美村庄,是日本“一村一品”造村运动的成功典范,每年接待约150万游客来此参观游览。拥有114栋日本传统茅屋建筑“合掌屋”,于1995 年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合掌村充分挖掘自身文化传统,打造传统节日——“浊酒节”,组织村民传统特色的民歌歌谣表演,成为吸引游客来访的重要抓手。采用村民委员会的方式运营,成立了“白川乡合掌村集落自然保护协会”,制定了《住民宪法》,规定村庄“建筑、土地、耕地、山林、树木”不许贩卖、不许出租、不许毁坏的开发原则。并针对合掌村的建筑改造、旅游服务、农业生产用具、食品加工方法等多维度的细节制定要求。
以康养度假为主题,整合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医疗保健等多种产业和业态,量身打造高端化、特色式康养乡村或社区。
乡村康养产业开发:以康养产业为核心,开发具有医疗服务和养生休闲功能的综合性疗养中心,涵盖生态农业、康养中心、养老院等多种业态,满足不同人群的康养需求。通过引进和开发康养地产项目,将医疗服务、养生休闲等功能融入康养住宅地产,提升康养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康养综合体建设运营:通过大规模引进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打造多功能的康养休闲综合体。项目包括农耕体验、运动配套设施、医疗配套设施等。例如,建设农耕体验项目、室内运动设施和医疗配套设施,提供全方位的康养服务。同时,打造农业创新创业平台,促进乡村人才的集聚和创新创业。
企业引领与社会资本:采取“企业引领”的发展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的设计、改造和建设。企业通过房地产、旅游业、物业租金和农业文创产业等途径获得投资回报,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概况:分水村位于成都1小时交通圈内,临近烟霞湖风景区仅0.6公里,被授予成都首个“旅游型社区”,成功申报4A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分水村以康养产业为核心,大力引进地产企业接管原始村落的建设投资,参与乡村的设计、改造和建设环节,建设康养文旅综合体“幸福公社”项目,占地约1000亩。开设生态农业、康养中心、养老院等,同步带动有医疗服务、养生休闲属性的康养地产类开发。主要包括农耕体验项目,由业主耕作的200亩豆豆有机农场;室内羽毛球场地,山地骑行道,室内健身中心等运动配套,以及医疗配套乡村康养中心。同时打造了全国首个农业创新创业平台“成都农业创客中心”,通过推进乡村农创、文创平台建设,加速聚集各类乡村人才。
以高端民宿项目为抓手,带动乡村旅游业态快速发展,加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政策支持和行业规范:通过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民宿专项规划,定位周末旅游消费市场,明确民宿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通过出台地方性民宿管理办法,明确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建设民宿协会,开展行业培训与市场监管,保障民宿产业的健康发展。
打造高端民宿标杆项目:重点打造标杆性高端民宿项目,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和商业价值。通过引进知名民宿度假品牌,打造区域内的标杆性项目,扩大品牌效应,提供高质量的住宿和休闲体验,带动当地民宿产业的发展。
推进三方合作与集群建设:采取“企业+政府+村民”三方合作共建的模式,推动民宿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政府牵头成立文化旅游发展集团,与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出资建设高端民宿项目。同时,鼓励村民参与民宿集群建设,通过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微改造精提升,规范村集体资产和村民宅基地入股等多种开发模式。
案例概况:湖州市德清县处在华东地区最富庶的沪宁杭金三角的中心部位,是中国高端民宿的发祥地,全县民宿总量已有近千家,民宿产业营收超30亿元,年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德清县编制了《德清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民宿旅游项目专项规划》等重大规划;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民宿管理办法,明确民宿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德清县政府牵头成立德清文化旅游发展集团,与裸心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出资打造“裸心谷”度假村等一系列项目,投资总额1.5亿元,酒店110余间客房,紧邻莫干山风景区。作为中国高端民宿的开创品牌和标杆性项目。每间客房单体年盈利超过100万元,是目前中国盈利能力最强的度假村,为德清县带来了巨大的品牌效应和商业价值,引领了德清县的民宿产业集群建设。
以乡村民俗、文化活动、文体赛事等形式作为乡村建设的特色亮点,善用文化引领乡村产业建设。
体验式活动引领:依托独特的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打造高知名度的体验式文旅品牌。围绕活动打造流量爆点,在各大网络平台上获得广泛关注和播放量,吸引与接待大量游客,直接带动了旅游综合收入的增长,显著提高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
“互联网农文旅体”产业融合:融合体育赛事与乡土文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强与新媒体和个人自媒体的合作,持续打造大型网络IP。例如,将体育比赛与当地传统节庆活动相结合,增加互动式文化体验活动,丰富游客的体验。同时,利用赛事平台推广当地特色产品,如传统食品、手工艺品和药材等,促进多产业联动发展。
建设体育文旅载体:投资建设和完善文旅体育基础设施,以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和游客体验。例如,建设能容纳大批观众的露天篮球场,完善社区健身房、室内篮球场等体育设施,扩大赛事的群众基础。通过村党支部统筹,集中建设流动摊位、夏令营基地、主题酒店和集市等配套设施,提升村庄整体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创新运营模式:采取公司化运营模式,成立专门的产业发展公司,负责品牌赛事的组织策划和商务对接环节。
案例概况: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依靠其策划举办的篮球赛事“村BA”,在各大网络平台收获了超过20亿次的播放量,全网获得8亿次的粉丝关注量。台盘村的旅游产业得到迅速提升,在赛事期间共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直接拉动旅游综合收入超800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提升到了1.78万元。持续打造“村BA”网络大IP。将篮球比赛与当地苗族传统“吃新节”结合,比赛期间穿插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等互动式体验活动。加强村体育赛事与各行业的联动联合,利用“村BA”赛事平台推广台江香米、苗族银饰、苗族传统药材等特色产品。规划建设篮球夏令营基地、“村BA”主题酒店、“村BA”集市等项目。采取公司化模式运营模式,成立贵州台江体旅融合产业发展公司,负责“村BA”品牌赛事组织策划。
结语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是关键,同时需要注重产业融合、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三大抓手。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创新模式的涌现和成功经验的推广,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