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与韩国总统尹锡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共同出席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会议上,三国领导人联合宣言将为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展开讨论。而上一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还是在2019年,时隔4年多重启的三国领导人会议上提出要重启2012年开始的自贸谈判,不免令人有些感慨。但这个在2002年上首次提出概念,2012年正式开始,总计完成了16轮谈判,直到现在还是八字没一撇的中日韩自贸,事到如今又能谈出个啥?
考虑到中韩之间已经在2015年签署了自贸协定,对于中国而言,中日韩自贸本质上谈的是中日自贸。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对日出口1887.07亿美元,进口1447.67亿美元,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进口及贸易对象。尽管RCEP已经正式生效,但与RCEP各缔约国平均91%的零关税承诺率相比,日本对中国在RCEP中的零关税承诺率仅为85.5%。
如果中日韩自贸协议签订,无疑将在RCEP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于促进中日贸易无疑有着巨大的帮助。
果真如此吗?
日本和中国都在贸易些什么
根据2020年的一篇论文指出,2001年中日出口货物相似度为54.64%,到2018年上升至61.22%。根据日本财务省的官方数据,2019年中日贸易主要商品前4位均为一般机械、电子机械、化学制品及原材料。根据我国商务部数据,2022年中日贸易主要商品前4位中均有汽车零部件及集成电路,而中国主要进口日本的另两类商品则为半导体制造装备及汽车,恰恰是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相关数据,中日两国间的贸易互补性自1995年来一路走低,到2011年时两国间的互补指数已经接近为0,并开始逐步走向竞争。
综合来看,中日两国无论是在相互贸易还是国际贸易当中,出口货物相似度均非常高,互补程度较低。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根据日本财务省及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汇总,2022年中日贸易额为3735亿2742万美元,与2021年相比下降了4.6%,同时在6年间首次形成了对日约38亿7602万美元的贸易顺差。从具体商品种类来看,日本对中国出口占比最大的集成电路下降了10个点,其他各类电子器械及零部件均有所下滑。半导体制造设备下降16.9%,加上日本在2023年3月31日对各类半导体制造设备进行出口管制,预计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半导体制造设备规模将会进一步减小。而与日本集成电路出口缩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对日的集成电路出口规模上升了7.9%。尽管在规模上两者仍然差距明显,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半导体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而在日本另一项传统支柱产业——汽车上,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及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11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441.2万辆,而同期日本汽车出口量为399万辆,代表着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在中国国内市场,合资车企喊出的“合资不是落后代表”,更是印证了中国国产汽车产业的全面崛起。
可以说,日本的两大重点支柱产业汽车与半导体,一个是正在加紧追赶,一个是已经被弯道超车了。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中日两国的贸易结构完全不存在互补。首先,日本在氟化氢、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上依然占据着极大的优势。2019年日本针对韩国实施了半导体原材料的出口禁令,对韩国的半导体产业造成了严重打击,也间接导致了日韩自贸谈判的破产。可以看出,掌握了半导体上游原材料的日本,对于半导体产业链依旧有着极强的影响力。
也正因如此,我国对于半导体材料的国产化格外重视,将其视作“卡脖子”的重点攻关环节。而被卡了脖子的韩国,更是对半导体上游产业大量投资,势要突破日本的垄断地位。
而另一类值得关注的商品则是食品,这点从中日RCEP的关税承诺中可见一斑。中日两国间零关税承诺率最低的一项便是食品。这与日本一直以来的低粮食自给率以及持续的农业保护政策息息相关。如果降低进口农产品关税,无疑会对日本国内本土农业造成打击,也势必会引起日本农协等组织的不满。想要在食品关税上取得突破,无疑会是中日自贸间的一大难题。
而从日本的角度来看,中日的食品贸易还有一大难题,那就是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禁令。出于对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放的担忧,自2023年8月我国全面停止进口日本水产品。而2022年对华水产品出口额约达1600亿日元(约合80亿元人民币)。日本帝国数据库公司25日公布紧急调查结果显示,有可能给直接或间接对华出口的727家食品相关企业造成影响,而727家企业的销售额中,对华出口占比平均为55.9%。日本对于该项禁令反应十分激烈,尤其是在日本试图推进“地方创生”也就是日本版的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水产品禁令无疑是日本政界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在未来的自贸谈判中,水产品禁令无疑会被作为重点事项来讨论。
总而言之,中日的出口相似度很高,需要向日本进口的商品又恰恰是中国在重点发展的产业,唯一值得重点讨论的,却是只有食品了。
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简称NAFTA,是由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国在1992年的自由贸易协议。如果说中日贸易竞争大于互补,那美国与墨西哥之间无疑是除了互补只有互补了。那么这样一份看上去简直是互利共赢典范的自贸协定,应当是收获颇丰的美国是如何评价的呢?
NAFTA是世界历史中最糟糕的协议。(特朗普说的)
虽说特朗普一向以夸张的语言艺术而闻名,但他的这句评价也并非毫无道理。由于墨西哥人工成本低,NAFTA使得在美国本就已经稀少的制造业岗位进一步外流入墨西哥,也间接导致了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被压低。根据相关研究,在1994年至2010年期间,682,900个工作岗位由美国流向墨西哥。对于墨西哥来说同样不好过,由于美国农民被重点补贴,失去关税保护的墨西哥农民只能直面美国农产品的冲击,导致接近130万农民失业。
于是2018年三国重新签订协议,制定了汽车免税出口限额、汽车制造工人的时薪下限等一系列限制。这才让特朗普满意了,顺便将名字改成了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在让名字变成“懂王”级别简单易懂的同时也避了“最糟糕协议”的嫌。
即使是看上去更加具有互补性、对各个国家也更有利的NAFTA,依然会遭受非议,甚至不得不添加了保护性措施,改成了个不那么自由的自贸协定。那中日韩的自贸协定,所要面临的挑战难道会比NAFTA还要小吗?
谈不出啥。
就算完全抛开政治因素,单从经济角度来看,现在中日韩三国自贸能带来的经济利益远不如2012年。尤其是随着中国的产业发展,制造业进一步向高端挺进,中日韩三国间的竞争只会越来越大。就比如中国存储芯片的国产化,以及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崛起,都是韩国以及日本所不愿看到的情况。在2012年中国制造业仍未能实现转型升级,与日本及韩国差距更大的时候都未能谈成的自贸,在如今的2024年只会是希望渺茫。
具体各国领导层的想法自然是难以获取,这里也不过是笔者的一些猜想。首先是我国,近年来在国际上频频遭受各类贸易壁垒,各国也开始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因此,通过宣言重启自贸谈判无疑是表明我国自由贸易理念的一个很好途径。而对于韩国和日本,尹锡悦与岸田文雄两人在近期支持率上皆不甚理想,一场声势浩大的外交联合宣言往往能让领导人更受欢迎。即使是考虑到国内团体可能会对自贸协定出现不满,也不至于在声明重启谈判的阶段出现。加上日本水产品禁令一直是日本社会十分关注的议题,只要将自贸重启与水产品禁令搭上关系就能表现出岸田在为解除禁令而不断奔波的形象。
同时日本现在面临日币快速贬值的境遇,而美国又发出过不支持日本干预汇率的声音。也有可能是在试图通过与中国拉近关系,从而迫使美国在汇率干预问题上做出一定让步。
综上所述,中日韩声明重启自贸谈判的重点恐怕只在于声明本身。至于真能谈出什么来,那也不必抱太大希望。毕竟基于RCEP已经生效的大背景下,中日韩自贸顶多也就是“锦上添花”,实在说不上是“雪中送炭”。
但不论谈的成还是谈不成,我们都还是忠心祝愿中日韩三国能够有着更深入的合作,毕竟东亚再怎么竞争也是邻居,与域外大国不同,是要切切实实地维护地区繁荣稳定的。
从这次分析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伴随着与发达国家工业的正面竞争。加上如今针对中国的各类贸易壁垒层次不穷,连耶伦都不惜大放“产能过剩”之类的厥词。在批判之余,我们也是否需要思考一下,在中国产业走向全面自主化的同时,如何考量与其他国家的产业关系?
耶伦的“产能过剩”论虽说着实有些刻意刁难的意思,但其中有一点却是实实在在的。那就是中国的优质工业品冲击到了美国制造业。如今中国在光伏和锂电等产业上占据了国际七成以上的制造环节,这还是在欧美实施了大量贸易保护措施后达成的。就像是上个世纪愤怒的美国人砸了日本车,特朗普对着NAFTA疯狂开炮,未来未必不会出现有人要砸中国车的场景。自由贸易也好、贸易保护也罢,说到底还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虽说作为中国人自然是不必为美国制造业担忧。但这种产业利益上的纷争必然是无法通过动嘴皮子解决的,而是要有确实的利益安排。可以预见的是,针对中国贸易的举措只会随着产业自主化愈演愈烈,而这是我们所不乐意看到的,是需要去考量并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产业自主化一定是不可动摇的大前提。从光刻机禁运到芯片禁运再到针对人工智能产业的一系列禁令,都确确实实地表明了只有产业体系自主可控才是中国产业体系持续发展的根基。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中国把钱都赚了,那别人吃什么?就像是当初“笔尖钢”的故事,号称太钢一炉钢,就硬生生把国外企业逼倒闭了。虽说多少有些夸张的成分,但背后的含义也是大家所能领会的。你都要把人家饭碗砸了,那自然是对中国要围追堵截的。
也许放在中国产业自主化仍在进程中的今天考虑这些也许为时尚早,但正所谓未雨绸缪。我们不妨去思考一下,如何在保障产业自主化的大前提下,通过规划好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定位及协作,来构筑中国在贸易及国际政治上的友好关系。说简单点,就是不光顾着自己吃饱,还得给别人留口饭吃。那么在产业链上分块蛋糕,那又何尝不能化敌为友呢?这个问题固然不简单,是需要大智慧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