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模式正是在中国“养老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提出的,作为一种对于现行养老保障体制的有效补充,它是顺应时代需要和社会变迁而出现的必然产物。
1、“以房养老"模式的出现可以减轻政府在社会保障上的财政支出压力。
有许多人质疑说,养老保障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不应通过“以房养老"把负担转嫁给老百姓。事实上,“以房养老"并不是要取代原有的养老保障制度,只是通过新的金融工具的使用激活社会上的部分沉淀资产,对养老保障体制在原有基础上予以补充。对于“以房养老"难以惠及低收入人群的质疑,不得不否认,确实会存在一些这方面的问题。由于“以房养老"的前提条件是要求老年人拥有自有房产,对于那些长期处于低收入水平的贫困老年人,可能确实无力购买房屋。
但是,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看,目前社会总体情况是全国拥有住房的人口比例达到了87.6%,其中自建住房比例71.6%,购买住房比例16%。在城市人口中,拥有住房比例略小,为72%,但购买住房比例高达45.2%。虽然这部分数据中无法判断老年人口拥有住房的比例,但从长远看,目前拥有住房的家庭就具备了参加“以房养老"的条件,而且这个总量只会越来越大。而恰恰与质疑相反的,有了“以房养老"的支持,政府可以把更多的财政预算投入到社会救济中去,给予更多低收入老年群体以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房养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2、“以房养老’’模式的出现可以帮助老年人改善生活条件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年人的生活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高品质的生活质量不是依靠政府或者基本保障可以实现的。对于那些花了大半生积蓄购买房产,养老期却现金流紧张的老年家庭,“以房养老”给予了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
有关专家对“以房养老"业务在上海推行作了一个初步的估算:假定合约开始时借款人的年龄为60岁;以中房上海住房指数2004年到2006年的数据为基础,得到中房上海住房指数的年平均变化率为5.22%;以央行新颁布的5年以上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利率的下限5.51%为年利率;各种费用的费率之和为6%,而金融机构为减小可能的风险可贷款额的上限为房屋估价值的80%,即折扣率为20%。经计算,一套30万的房产,如果抵押年限为30年,月提取额也可达到1192.28元。而2006年度上海全市职工的平均月工资的48.39%,上海市最低工资的1.59倍。
可见,“以房养老”所获的养老金对于养老水平不高的老年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收入,对于生活质量提高的效用将非常显著。也有人质疑说,年轻时辛辛苦苦买了房,老了却要卖了房才能养老,“以房养老”让人心寒。事实上,如果把购房看成是年轻时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等到老年将其套现,获得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这是将资产在生命周期中完美配置的一种方式,丝毫不用为此觉得寒心,反而应大大宣传这种理财思想。这也是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充分结合,以此提高全社会的养老水平。
3、“以房养老”模式的出现可以减轻年轻一代对父辈的赡养负担。
虽然赡养老人是我们的应尽义务,但是当负担压得年轻一代喘不过气来的时候,赡养就成了一种无奈。很多人质疑说,“以房养老”违背了中国了“养儿防老,遗产传递”的传统观念,难以在中国推行。但是,虽然这会在一段时间内形成障碍,但这种障碍终将被无可阻挡的养老压力和负担冲破。
事实上,“以房养老”对于年轻一代,尤其是“4+2+1”家庭中的年轻一代的效用提高是大大有利的。由于年轻人正处于成家立业的起步阶段,通常情况下收入水平比较低,消费开支比较大,加之抚养孩子的大笔支出,而获得父母遗产的时候往往是事业有成、子女成人的中年期,那时收入的边际效用远没有年轻时来得高。而且通过前面的理论讨论已经得出结论,“以房养老"业务推出放松了年轻人财产分配的限制,对于年轻时期的消费水平也会有提高作用。
另一方面,老年人依靠“以房养老”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生活独立让老年人的自尊心理也得到很大满足。事实上,目前老年养老对于子女的依赖早已有了明显的下降。有人还怀疑说,“以房养老"削弱了子女和父母间的亲情。其实,从收入角度看,对于子女而言,是否赞同父母“以房养老’’,只需比较父母房屋的贴现价值大于子女累计付出的赡养费总和的大小。撇开感情因素,从经济理性人的角度看,父母去世得早,赡养费综合就小,房屋贴现价值就大,只有这样子女才更希望得到遗产,这才真正与社会伦理道德相悖。恰恰是“以房养老"让父子母女之间的亲情排开了物质因素的干扰,更为简捷明快、利益直接、权责分明的代际经济关系能让子女更好的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去关怀父母,这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可能是更加需要的。
面对即将来临的中国“养老危机”,“以房养老”模式的推出是应“需求”而生。这种需求来自政府,也来自于个人。和美国相比,中国的老年人口更多,老龄化程度更大,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更低,更需要“以房养老”政策的推出来缓解“养老危机”带来的社会问题。有理由相信,在这个全世界拥有最多老年人口的国度里,“以房养老”的需求将是巨大的,而纯熟的以房养老机制也会成为我们现行养老保障制度的有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