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三五规划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灵魂,自此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开始渗透到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觉醒以及居民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优先发展的“绿色朝阳产业”。2018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批注设立文化和旅游部,旨在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那么在新发展理念下,我国未来文化旅游业将走向何方呢?
通过政策解读以及资料的整理,结合自身规划经验,本期福睿智库为您分析在新发展理念的影响下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一、抓住创新发展的灵魂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下,事物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文化旅游行业要想在时代浪潮中获得持续竞争力,必须走在时代的前端,培养创新思维,创造旅游新产品。
体验式旅游产品。国家旅游局规划司副司长蔡家成在题为《全域旅游时代的景区命运和道路》的主题演讲中表示:“旅游是体验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体验”。近年来,随着“爸爸去哪儿”、“奔跑吧”等综艺节目的盛行以及直播平台的兴起,“粉丝经济”时代全面到来,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游模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希望把传统意义上的“随大流旅游”变成具有国际范儿的“自己的体验式旅行”。在此背景下,“体验田园式生活”、“义工旅行”等个性化体验式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心动工场”案例】
“心动工场”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创意旅行和人文探索的创新型电商平台,倡导兴趣和体验相结合的文化体验式旅行。从“心动北京”独家产品系列(京剧cosplay、四合院家宴、糖葫芦学艺,豆腐宴DIY、故宫文创体验和天子速成计划等)、徽州风水师体验到杭州白蛇传的一天,心动工场突出文化主题性和互动体验感,把地域文化、匠心国粹、历史遗产、民俗美食等文化和IP元素演绎成符合现代人消费需求的乐体验内容,开创出中国文化体验消费的一个全新品类。
“旅游+科技”产品。传统的文化旅游业属于资源驱动型行业,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对一个地方的旅游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伴随着VR等高科技技术的发展,科技日益成为决定旅游项目命运的另一至关重要的因素。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发布“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时指出,要以培育高水平科技旅游产品为突破口和先行军,进一步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推进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满足游客对科技旅游产品的需求。文化是内容,旅游是是载体,科技是手段,在文化旅游产品中融入科技元素,不仅可以增加文化的趣味性,让旅游者全方位地体验地方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扩宽视野,增长见识,让游客感受到科技之美。
【“纳西创世纪”案例】
“纳西创世纪”文化体验中心位于丽江市古城区玉水坊核心地段,是由丽江玉缘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耗时三年投资亿元打造的大型民俗文化体验馆,占地五千多平方米,于2018年1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该体验中心以“文化+科技”为主导,实现旅游与科技、文化深度融合。其中VR纳西奇幻之旅展馆运用目前国际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与机械动感平台技术结合的方式,实现360度视觉、听觉、触觉、体感的多维度现场体验,突破传统视觉体验的局限,让观众进入到虚拟场景中,通过东巴神话反映的情节,体验穿越千年的纳西历史。百米动态画卷《纳西风情图》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再现了明朝时鼎盛富裕的丽江,成为国内首个百米动态民俗风情长卷。
文化创意产品。随着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越来越被关注,形成了新的旅游热点。文创产品的传播不仅有利于旅游地的二次营销推广,为地方带来经济效益,也能通过创意产品弘扬地方发展理念和价值观。然而目前旅游市场纪念品趋同现象严重,质量上良莠不齐,导致游客不能真正体现商品的观赏性和景区文化,所以高端有内涵的文创产品是景区迫切需要的。
【“可以吃的书”案例】
台湾的宫原眼科位于台中市中区,是一座老式建筑,原为早期的眼科诊所,后来由知名凤梨酥厂家买下后改造成具有创意和品位的文化商店和休憩餐厅,它有一种非常畅销的旅游纪念品—“可以吃的书”,就是把台湾非常受欢迎的凤梨酥、牛轧糖包在一个外壳像书的包装盒里,让人文情怀与商业模式实现了非常好地融合。
【“上海音乐谷”案例】
上海音乐谷是一个以音乐为主题,并形成相关产业链的独特区域,是列入《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和《虹口区北外滩金融和航运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上海市重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园区以音乐为核心价值,已聚集了三角地艺术园、1933老场坊、1930鑫鑫创意园、老洋行1913、半岛湾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SNH48星梦剧院、音乐谷游客中心八大创意中心。近年来,随着音乐谷地区的文创企业逐步集聚,环境进一步优化,已形成了一些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活动,包括1933秀虹口5D灯光秀、音乐下午茶、1933原创微剧场、石库门交界艺术空间以及各类艺术创意集市活动。上海音乐谷在保存老上海风俗风貌的同时,以音乐为载体,引入现代元素,成为上海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秉持协调发展的要求
协调发展的要义在于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与协调性,这一点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表现为城乡协调,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产业部门的协调,而在文化旅游业中则表现在文化与自然风貌、社会经济的协调。
全域旅游。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6年1月19日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至此,“全域旅游”这个概念开始受关注。近年来,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亦成为舆论和政策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正式提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一时间,从“门票经济”转型为“产业经济”、从以景点为核心的“小旅游”转型为以目的地为主的“大旅游”的浪潮席卷而来,全域旅游如火如荼展开。
【“黄陂区木兰文化”案例】
黄陂区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位于武汉市陂区木兰山,于2014年11月正式获批国家5A级景区。黄陂区在建设过程中全面更新景区服务区、停车场、游客中心等设施,打造连接木兰山、木兰草原、木兰天池、木兰云雾山等四大景区的环线道路,这些硬件设施为全区全域旅游打下强有力的基础。在5A级景区辐射下,黄陂投资了众多旅游项目,覆盖康体健身、森林度假、民俗文化、旅游购物、拓展运动、旅游地产、乡村旅游、主题公园等各领域。在5A级旅游景区引导下,黄陂全区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城镇和村落、公路、河流都出现景观化发展趋势。与此同时,黄陂区积极进行资源优化、空间整合、产品丰富、产业布局,完善和优化旅游产业要素配置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产业分工体系,目前已基本形成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服务体系。
不同地方因其社会和自然条件演化过程的不同,往往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风貌,如苏州的江南水乡韵味,青岛的滨海城市风貌等。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简单的跟风复制、盲目仿古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自然景观有自然之美,人工景观有工艺之美,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带来文化旅游过程中的协调之美。
【“篱苑书屋”案例】
篱苑书屋位于北京怀柔交界河村智慧谷,由中国设计师李晓东设计完成,书屋的设计构思旨在与自然相配合,让人造的物质环境将大自然清散的景气凝聚成为一个有灵性的气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清境。场地前的水面,水边栈道、卵石平展的铺排以及篱笆(取自漫山遍野的劈柴混)围合的空间,让书屋本身与自然环境结合成浑然的一体。
三、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注重环境保护的今天,绿色低碳健康的出行日益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旅游方式。
绿色低碳旅游。绿色低碳旅游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它不仅与政府和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有关,也与大众对于旅游的态度和行为有关。比如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等。
【“洋家乐”案例】
洋家乐意指外国人办的农家乐,主张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并坚持低碳环保理念。这些高端洋气的农家乐,受到了大量外国友人和都市白领的青睐。地处浙江德清县莫干山的“洋家乐”——裸心谷生态驿站由南非人高天成(中文名)设计创办而成,项目占地400亩,建筑用地20亩,坐落于私人山谷之中,四周环绕着大型水库、翠竹、茶林以及小村庄,设有121间客房,分布于独栋树顶别墅及夯土小屋之中。室内的家具或用当地树墩做成圆桌,或用旧木头锯开来搭成长条桌,用树桩做凳子,用稻草编织灯罩,用竹篾编垃圾筒等等。房间没有空调,没有煤气,夏天一台电扇,冬天装个火炉,烧的是废木料或木屑压成的柴火,门前有蓄水池承接雨水,可循环使用。客人登记入住时必须保证节水节电,不许在室内抽烟等等。这些低碳、环保特点完全符合国际旅游新潮流,不仅深得专家们的赞赏推广,也对习惯城市酒店的都市人产生了强力的反差与好奇。目前,裸心谷已成为获得LEED白金级可持续发展证书的度假村。
康体保健旅游。马云曾说,未来十年能超过阿里的只有中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随着养老服务体系的日渐完善以及资本参与的空前扩大,养老产业正发展为朝阳产业。康体保健游因为能够迎合现代人越来越强的医疗保健意识和康体养生需求,成为广泛关注和备受推崇的文化旅游产品类型。
【“迪拜健康城”案例】
迪拜拥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是全球重要的旅游胜地。为满足当地人对于高质量的医疗和健康管理的需求,迪拜于2002年建设迪拜健康城,一期位于迪拜河左岸,地处迪拜市中心城区,是世界上首个最全面的医疗保健自由区。迪拜健康城由医疗区和健康护理社区构成,医疗区基本建成,其中重点是提供急性医疗护理服务,占地38万平方米。度假疗养社区待建,占地176万平方米,将提供完整的医疗保健的持续护理的住家式医院、门诊、豪华温泉度假村和完善的健康服务。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健康城,迪拜健康城实现了医疗去和度假区的完美结合。
四、利用开放发展的手段
我国具有较为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但是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这就需要用开放的理念去借助“外力”,把优质的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引进来,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进行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地规划和开发。
【“古镇开发”案例】
以古镇开发模式为例,目前国内开发模式主要有:以丽江古城为代表的旧瓶装新酒模式,以平遥古城为代表的整体申遗的政府主导模式,以彝人古镇为代表的地产开发主导的旅游综合体模式,以阆中古城为代表的风水结构下的游憩模式创新及整体租赁开发模式,以乌镇为代表的文化与商业驱动模式以及以束河仿古新镇为代表的酒吧和音乐节带动的模式。这些古城古镇的发展大多利用自己的特色优势和资源,注重政府与开发商或经营商之间的管理、利益等机制的协调,同时附以合理的商业业态配比,在营销、活动齐头并进的基础上,达到成功经营的目的。
五、牢记共享发展的目的
共享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压轴,既是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五中全会对共享发展的要求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在文化旅游行业则主要表现为旅游建设的全民参与以及旅游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
乡村旅游。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此乡村旅游的号角吹响,全国各省的乡村旅游建设如火如荼。在建设过程中如何体现村民意愿,引导村民参与,并最终实现全民共享建设成果将成为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课题。
【“茅山陈庄”案例】
陈庄村隶属于镇江句容市茅山管委会,村庄面貌传统,内部关系相对封闭,所居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是一座蕴含地域特色的中国乡村典型代表。2013年12月茅山陈庄乡村转型的规划与运营项目开始展开,意在引入台湾社区营建思路,通过专业的指导激发村民自主意识,引导村民自建、自营、自管,进而提升村庄活力,改善村民生活,实现村庄经济与环境的共同改善。规划过程中引入乐活文化理念,将城里人引入村庄,享受与体验农居生产生活。同时对村民进行培训,形成一家一道菜,通过味道改良和摆盘方式创新,还原和传承每家每户的“妈妈的味道”,并通过引导建立合理的分工和组织方式,设计针对不同游客数量和需求的餐饮服务组合模式,发展开放的多个农户参与的互助式庭院餐饮。
规划师以情感为纽带联系村民及其他相关主体,从以第三者的身份融入乡村、认识乡村,到通过各种活动感染教育村民,再到与村民一同推动村庄发展,指导村民自建、自营、自管,是真正的“与村民共同规划”。
六、文化旅游规划的启示
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其内涵不仅反映了社会大众未来的生活消费态度,也反映了文化旅游规划未来的方向和思路。
(一)创新发展是灵魂。创新发展是文化旅游的精髓所在,如何把创新理念注入旅游产品的开发中,通过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技术创新将抽象枯燥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旅游产品,是未来文化旅游规划的重要方向。
(二)协调发展是要求。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因此将协调理念融入到文化旅游规划过程中,形成文化与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有效将游客从景区旅游引导到全域旅游,将成为协调文化不平衡的重要手段。
(三)绿色发展是原则。绿色是人们追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文化旅游规划中,要把绿色理念融入到文化旅游产业中,平衡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把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紧密结合起来。
(四)开放发展是手段。开放意味着实现更大程度的开发模式多样化,更加强调市场的主体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PPP、BOT等模式在文化旅游行业中的优势,实现文化旅游与开放发展理念的深度融合
(五)共享发展是目的。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多向人民群众问计,改进发展措施多向群众请教,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福睿智库文旅规划研究中心坚持国际化视野,以区域发展问题及市场趋势为导向,以区域文旅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为前提,协助客户制定发展战略及设计空间形态,以增强区域文旅发展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文旅产业在地方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本中心已在健康产业、文创园、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领域积累百余个项目实战经验,,志在成为全国文化旅游产业链——产品链——设计链——营运链一站式服务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