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就提出:我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进入2018年以来,在对外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对内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背景下,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多,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不断增大,如何有效地进行新旧动能转换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关键。 福睿智库近期为上海、浙江等多地的新动能新经济发展提供了专项规划研究,基于近期研究心得,本篇文章将分析新旧动能转换的基本情况,以及作为新旧转换中的存量部分——传统企业,如何度过难关、成功转型。
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认识
1、新旧动能转换定义
新动能,是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
旧动能,是指传统动能,它不仅涉及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业,更宽泛地覆盖利用传统经营模式经营的第一、二、三产业。
总结起来,新旧动能转换的意思是,通过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来转换掉传统以资源和政府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
“新旧动能转换”自2015年开始出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讲话和文件中,2016年末,特别是进入2017年以来,“新旧动能转换”更是频繁出现在政府相关文件中,内涵也逐渐丰富和完善。整理如下:
2、新动能实现途径
“无中生有”培育发展“新经济”。在不同时期,“新经济”有不同的内涵,当前新经济主要是指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新经济形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出现“新经济”,并将“新经济”和“新动能”联系在一起。报告指出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
“旧动能”可转换为“新动能”。如果将“新动能”对应“新经济”,那么“旧动能”应该对应传统产业和传统经济模式,既包括“两高一剩”产业,也包括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下降的对外贸易。对于“旧动能”,实行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发展效率和质量,可转换为“新动能”。首先要“去疴”,要去产能、去库存;然后要“转型”,包括产业绿色化、产业集群化、产业特色化、产业国际化;第三要“升级”,包括产业高端化、产业信息化、产业智能化、产业品牌化;第四要“融合”,要推进产业链融合、区域融合、城乡融合、产城融合。
“新旧动能”构成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由过去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由过去30年的平均10%下降到如今的6%左右。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消费和服务业取代投资、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新经济对于经济增长贡献和重要性日益提高,但是传统产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新旧动能”共同构成新常态背景下支撑经济增长的力量。
“新旧动能”发展现状
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内容的新动能快速发展。2018年前5个月,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和9.3%,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1个和2.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电视和集成电路分别增长85.8%、33.7%、23.2%和14.6%,3D打印设备、生物基化学纤维、单晶硅、石墨烯等产品快速增长,网上零售额增长30.7%,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加快,推动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2015年以来的回升态势,增速已接近2%。
“旧动能”举步维艰。传统产业利润下降,增长乏力。中国的传统支柱产业更多的是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尤其是矿产资源的比较优势,通过开采自然资源,对其进行简单加工为初级产品,以实现自身的经济增长。随着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依靠互联网的兴起,传统行业市场逐渐萎缩已成为一件不争的事实。2018年1-5月,以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冶炼、开采、低端制造等为主的传统产业利润同比普遍下降,传统产业受到明显冲击。
传统企业路在何方
在调研中发现,传统企业是地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中最难处置的部分,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大势,传统企业何去何从?
当前背景下,上有国家层面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支持,中有省级层面的全面政策基础,下有了来自市场的对新产品新模式新经济的呼唤,传统企业面临的,不是要不要做新旧动能转换的选择题,而是必须要做的一道必选题,要么就咬牙坚持下去,要么就被市场所淘汰。只有改变才能抓住机遇、站稳脚跟。
针对传统企业的新旧动能转换与转型升级,我们提供了以下几个思考维度:
1、产业战略升级
明确产业方向,挖掘新兴增长点。企业战略定位的基础是产业,而很多产业现在也面临升级,所以,企业首先要明确所在行业的现状、行业阻力、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所在行业进行自身调整,挖掘产业的新动能和新机会,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进行升级。
很多旧的产业里面蕴含着新的动能,需要去挖掘和发现。比如,同样是制造业里的家用音箱行业,现在就创新出像小爱这样的智能音箱,再结合整个产业的资源和节点,找到未来的新趋势和新机会,搭上产业升级的快车,快速转型企业。
2、商业模式重构
重构新的商业模式,构建多样化盈利模式。传统的商业模式比较简单,属于粗放式的商业模式,有的企业甚至没有科学的商业模式,而现在需要打破原有的商业模式,创新重构企业的新模式,才会在市场上有持久的竞争力,比如当年手机巨无霸诺基亚的迅速衰落,这和诺基亚的商业模式有很大关系,诺基亚的盈利来源以手机销售为主,相对比较单一,而与之对应的苹果手机,除了手机盈利,还有app盈利,还有电信分润盈利。因此,重构新的商业模式、设计构建多样化的盈利模式,可助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3、产品创新与再造
创新产品,把控质量。对产品进行创新,对质量进行升级,对市场和用户进行深度洞察和服务,重新定义产品,产品做好了,本身就具有营销性,产品即营销。
企业应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与再造,满足市场的深度需求,利用自身产品优势寻求动能增长点。
4、管理创新与变革
优化传统的被动管理模式,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创性。传统的管理模式来源于传统的公司逻辑和组织架构逻辑,“公司”概念也是诞生于工业时代,公司架构也是层级式的,而现在,这一模式在逐步被打破。
新动能时代,最终的落地还是人,有人才有执行和落地,所以,如何对企业进行管理的创新与变革,如何最大化的激发人的积极性,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一大重点。
5、品牌与营销创新
重视品牌营销,实现模式创新。传统的品牌在逐步被轻视甚至被抛弃,时代在急速变化,旧的品牌需要重塑,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比如坚果类的新品牌三只松鼠,只用了五年的时间,营业额便超过了50亿元,这背后强大的品牌营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应积极地制定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新品牌战略,既包括新品牌战略,也包括品牌新战略,通过创新的模式打造品牌新的生命力,以满足新时代的市场需求。
当前很多企业的营销模式仍然非常传统,为了实现企业快速转型,需要再创新升级,构建新动能时代的营销战略模式。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对营销进行创新,实现传统营销和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的有机结合,构建有利于新动能转换的营销方向。
(本文为福睿智库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