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建设五周年在即,即将获批探索建设自贸港。
与此同时,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下,长三角进入“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阶段,未来将重点聚焦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开放共享,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更深、更广、合作、协同发展。自贸区迈向自贸港无疑会在创新资源广泛共享、产业及经济深度合作、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等方面对长三角经济更高质量一体化产生重要影响。
1、自贸区建设五年
成绩斐然
“四梁八柱”开放经济新体制深化推进。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和政府职能转变等关键领域,着力构建开放经济新体制的“四梁八柱”,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形成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
图 1 上海自贸区开放经济新体制“四梁八柱”
改革创新经济发展“红利”逐步释放。自贸区建设以来,上海市在营商环境、经济发展、创新能力、城市可持续建设等方面提升幅度显著:建设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证照分离”改革;通过自贸区账户开展跨境融资、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等系列金融创新,加速企业资金融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一带一路”桥头堡促使上海自贸区累计在新加坡、捷克、俄罗斯等近30个沿线国家投资超100个项目;自贸区众多经济指标在改革创新的刺激下发展迅猛,2017年商品销售额绝对值逼近4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达14.8%。
图 2 自贸区卓越指数指标体系
(资料来源:世界自由贸易区组织迪拜第二届国际年会和展会)
表 1 2017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经济指标及其增速
( 数据来源:《2017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海获批自贸港试点建设呼之欲出。上海已明确“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两大核心承载区,并拟将临港地区纳入考虑范畴,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城市软硬件配套,以及自贸区建设经验来看,上海设立自贸港概率较大:(1)全国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为全国自贸区“领头雁”,2015 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其改革试点经验;(2)黄金地理区位。处于海上丝绸之路、沿海运输通道和长江水道交汇处、“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黄金位置;(3)航运优势显著。集装箱吞吐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全球第五个航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的城市;(4)得到国务院明确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 》已明确,将建设自由贸易港,并得到国务院的批复同意。
图 3 上海市区位图
表 2 全国主要省市自贸港推进情况
上海自贸港建设路径设想。上海自贸港重点建设区域背靠制造业强大的长三角,应该从长远战略或者国家战略出发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和定位,通过高标准高规格的建设,使它成为带动长三角、东部沿海、全国及亚洲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发展极”,除经贸改革的引领作用外,更重要的在于制度创新,将其打造成为亚洲和世界的自贸港示范点,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其独特的经贸作用。
长三角更高一体化演绎历程及提出背景。长三角最早官方合作可追溯至1982年成立的“上海经济区”和“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2010年批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三角合作上升至国家战略;2013年、2014年,海上丝绸之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浮出水面并逐渐成熟;2017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试验区“雄安新区”横空出世,粤港澳大湾区对标美国纽约、旧金山、日本东京三大湾区建设世界知名湾区。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形势下,2018年3月,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倡导下成立长三角跨区域工作机构,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关情况的报告》中作出重要批示,6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吹响了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集结号”。
上海龙头带动长三角,推动区域经济接轨国际。长三角在长期合作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整体特征和独特的个体特质:从整体看,长三角三省一市地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 亿、经济总量19.5万亿元,全国占比分别为:1/26、1/6、1/4,实力不容小觑;从个体来看,三省一市各具特点。江苏省地理横跨南北、经济实力雄厚;浙江省自然基地优良、民营经济强劲、创新创业旺盛;安徽省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丰富、人力资源充沛、科创实力雄厚;上海市经济实力及综合实力领跑长三角,引领长三角城市群走向国际。1843年开埠后,上海由小渔村跃居为十里洋场,一直处于东方连接世界的关键节点,对标国际一流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工作目标“五个中心”中的每一个都剑指国际市场,力争在世界版图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并把自己发展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接口”和“转换器”。
图 4 长三角城市群分布格局
自贸港是上海承担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龙头作用的“发动机”。(1)上海自贸港在长三角区域体制对接和制度创新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从改革的视角来看,上海自贸港建设会对长三角其他地区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带来制度改革示范效应;从行业视角来看,上海自贸港建设会对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带来产业联动效应;从企业视角来看,上海自贸港会给长三角地区企业经营带来辐射外溢效应。(2)制造业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其原材料、零部件、中间产品和制成品呈现“大进大出”的特征,在企业缺乏庞大国际营销网络的情况下,为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需要上海自贸港总部功能性机构为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走向世界提供国际营销服务。(3)在与制造有关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上海自贸港有利于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之间生产性服务业的错位竞争、协同发展,加快中心城市贸易功能由对内的区域性辐射向以贸易网络为控制特征的对外发散性辐射的转变,加快中心城市形成高端制造和服务导引的全球贸易网络,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功能性服务平台和跨国公司贸易共享服务平台。
(本文为福睿智库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