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从2017年国家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提出“把人工智能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系统布局、主动谋划,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新阶段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各省市相继出台政策,大力度布局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很多人觉得人工智能离自己还很远,尽管人工智能目前产业化率和应用普及率确实不高,但有些领域已经在每天的生活中渗透,甚至必不可少,最主要的就是智能识别技术。
本期福睿研究,为您分析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热点之智能识别技术细分产业。
1、智能识别的产业链
智能识别很常见,日常生活中每天上十百次用指纹开启手机和支付宝、微信支付都是智能识别技术,看似普通的行为,背后的科技含量很高,产业链的上下游都需要前沿的科技技术做支撑。
上游是核心技术,以芯片、算法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数据库,包括指纹数据库、人脸数据库、图像场景数据库、虹膜数据库、声纹数据库等等一系列海量数据库等。
中游以硬件制造为主,对科技含量和精细度都提出了高要求,高清摄像头和基于摄像头所获取数据的视觉传感器处理系统是非常大的挑战,目前Astra3D摄像头是目前最前沿的技术,以奥比中光的产品为有名,传感器处理系统也是各大巨头科技公司正在竞相布局的产品。
下游主要是系统方案提供商和一些产品终端,对算法的要求很高,需要针对特定的场景进行相关软件开发。
图:人工智能产业链 图:人脸识别产业链全景图
2、产业前景和应用领域
目前智能识别从细分方向上讲,主要有生物识别,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静脉识别,视频识别、物体与场景识别、文本识别、射频识别等几大类,其中文本识别是较早开发的一个领域,以汉王科技为代表的OCR技术,一直雄霸市场多年,然而随着智能产品的大量兴起,生物识别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应用领域拓展越来越快,据研究2015年的生物识别市场规模达130亿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几乎翻了一倍。其中指纹识别和声音识别技术是发展前景最好的两个领域,尤其是指纹识别领域,目前市场做得比较成熟,早期主要以安防应用为主,公安部门的刑侦应用,以及门禁和考勤的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的流行,生活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指纹识别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基本成为每天日常应用的高科技技术。
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投产,人机交互技术作为发展前沿,基于视觉计算的物体与场景识别的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向好,但由于目前的识别正确率相对较低,数据库不完善,以及视觉传感器处理系统开发难度大,目前市场份额不高,但未来在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智能教育如家教与早教,智能家居如家居机器人,智能医疗如医疗影像分析,智能消费如无人机、AR/VR,以及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应用,如定向武器投射,这一领域将成为智能识别市场的新宠。
图:生物识别技术全球市场份额
图:2015-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细分市场规模预测
图:图像视频识别的应用
3、智能识别的典型产品
智能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出很多典型的产品,如大家所熟知的苹果iOS的Siri、谷歌Android的Google Now、微软Windows Phone的Cortana,百度、科大讯飞的语音输入法,还有一些近期布局较为高端的产品,如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CCB建融家园VR看房系统”,除了上述的虚拟化的软件产品外,智能识别产品已经开始实物化,有可穿戴设备,如Intel 的可穿戴设备Jarvis,可戴在耳朵上之后连入手机,以此实现听懂主人发出的指令、给予语音反馈,有智能硬件,如亚马逊新推出的Echo音箱,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随着未来虚拟产品和实物产品的相继推出,人工智能将更贴近大众的生活,这一行业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产品的生活化和普及化,意味着巨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最有潜力的行业,智能识别将是领军行业。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布局智能识别产业,国内各省市也竞相布局,安徽省提出“重点支持深度学习、语音识别、语法语义分析、图像识别、智能微创、辅助诊疗等云服务发展,吸引应用开发者,开发丰富的行业应用,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圈”,同时加强智能识别在智能家居、智能法庭、智能安防等领域的应用。
智能识别的应用领域也远不止上述内容,各省智能识别产业如何结合自己的产业基础,如何更有针对性布局相关领域,需要引入和培育怎样的企业,应进行深入的探索,加强顶层设计,统一筹划。
图:微软的Cortana
(本文为福睿智库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